十大网赌信誉靠谱平台_推荐网上十大网赌娱乐大全【最新排名】

三大文化协同育人中心

当前位置: 公司首页>>学生工作>>三大文化协同育人中心>>正文

十大网赌信誉靠谱平台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十七期学习成果汇报


发布时间:2022-03-12 编辑:十大网赌信誉靠谱平台 作者:张雨佳 


朝闻道 夕死可矣

本周学习了《里仁第四》第二部分,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悟道之后,其言行举止,都能秉持一定的标准,无论何时、何事不为所动,不会因利而多怨,心中常怀“德”、“刑”,时时反求诸己。

《里仁篇》是《论语》的第四章,是对论语核心思想“仁”的重点阐述,在《论语》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其阐述了仁的最基本的存在范围,即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人和君子与小人之别都是围绕“仁”这一是非辨别标准进行的。里仁,其名取自“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意为:邻居和环境很重要,要选择品行高尚的人做邻居,选择崇尚真善美的地方居住。子曰:“德不孤,必有邻。”便是其最好释义。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贪图奢华者胸中无道。人之所以贪图物质享受,因为心中缺乏真正信仰,缺乏坚定价值观,也就是缺少“求道求仁”的理想。这样的人,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物质享受,不顾廉耻,卑躬屈膝地去钻营。相反,那些把“道”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因为矢志不渝地追求仁德,就不会在意衣食方面的浅薄享受,而是淡泊名利,进德修身。心中有道,志于求仁才是最重要的,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是低层次的;没有充实精神的物欲要求是空虚的,心灵空虚的人就如一具行尸走肉。“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志远”。我们学习法学,为了不是升官发财,而是切实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老实做人,踏实做事。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说:“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 这句话就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孔子从各自关注什么的角度做出了评判。他认为君子有“怀德”“怀刑”之心,他们时常记记着道德礼仪,心中所想的只有仁德和善良。行事的时候考虑的比较周到,所有的一切都力求合理,担心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和社会规范。而小人所存“怀土”“怀惠”之心,他们心中想的只有自身的私利,对一些小恩小惠和个人的利益十分在意,很少有人去关心道德的修养,很少顾及到事情的后果和他人的感受。为了获得一些利益,即使是作奸犯科,他们也在所不惜。君子小人的行为差别很大,原因在于内心追求不同。而这种追求,显然是价值观的体现。人人都去追求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如果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美德和仁义,就会成为君子;如果追求个人私利,就会堕为小人。孔子这里是在提醒我们,一个人,应该建立正确的、对社会和民众有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自己活得更有意义。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生中价值形成的重要时期,一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成为君子,追求正义。同时,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这句话又从义利的角度来区别君子与小人。小人追求个人利益,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这种义利观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孟子说,鸡叫就起床,孜孜不倦行善的,是舜一类人;鸡叫就起床,孜孜不倦求利的,是跖一类人。舜和跖的区别,无外乎利和善之间。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本句孔子旨在告诉我们贪生怨。《说文解字》曰:“放,逐也”。《广雅》以“放”为“置”。《庄子·天运》有语“放风而动”,“放”是依赖,依靠的意思;《新唐书·隐逸传序》引用孔子语义,曰:“放利之徒,假隐自名。”“放”是追逐的意思,后儒孔安国也说:“放,依也”,他认为每事依利而行是取怨之道;宋代士大夫多用心于义利之辩。综上所述,“放于利而行,多怨”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做事的原则是逐利或者凭利益行事的话,那么,当他做事损人利己时他就会招致对方的怨恨,如果他自己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埋怨社会或者别人。其实,古今一人,凡人就有欲望,就有需要。而如何才能够满足自己的欲望、实现自己的需要却有不同的方式和路径,中国的道家智慧是清心寡欲,道法自然;佛家的智慧就是缘起性空,因果报应;儒家的智慧就是崇德立业,推己及人,以仁为本。今天重新审视孔子的这句话,有了更为开阔的对待人生的考察视野。多怨的人往往多有心理依赖,习惯于依赖个体、依赖家庭、依赖单位、依赖社会,而一旦撤掉依赖或者依赖不在,自然就会充满抱怨。抱怨他人者自然会被他人抱怨。在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儒家的启示就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主体性与担当意识和遵法守德的人生价值的取向。如此,方可乐天知命、少生埋怨。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许多人总是感叹自己怀才不遇,事实真的如此吗?很多时候,人总是高估自己,觉得自己是千里马,可是世间却缺少伯乐。但事实并非如此,人往往处在自己不称职的地位。所以,孔子告诫我们,不要担心没职位、没地位,应该担心自己是否有担当这个职位的德行和能力。如果你有足够的修养和才能,自然会有人抬举你、重用你。如果没这个德行和能力,把你放到那个职位上,结果是对谁都不利。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忠恕之道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仁”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儒家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强调的是个人对人对己的根本道理。在本章中,曾子将孔子的仁学思想归结为忠恕之道,其本身就有着深远的意义。他不仅指明了人与人之间相处时的基本道德准则,也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意义。可以说,行忠恕之道就是行仁道。在孔子的眼中,忠恕之道既是一种沟通的原则,也是一种限制性的原则,而且,沟通是建立在限制原则的基础之上的。比方说,孔子在后面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体现的就是这种关系。在过去,人们只要一谈到“忠”,大多会狭隘地理解为忠于君主或忠于国家。其实,“忠”更强调内心的真诚,并且其内涵也要丰富得多。某种程度上说,“忠”涉及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方说,与自己的家人和朋友相亲相爱,对自己的职业尽忠职守,对他人托付之事竭尽全力等,就是“忠”在感情、生活、事业等方面的体现。对此,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一个人应尽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至于“恕”,就是将心比心,己之所欲,推之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成人之美和宽容。在一般情况下,对于自己亲近和尊敬的人,我们很容易关怀宽容他们。可是,对方若是陌生,或是自己憎恨的人时,还能做到宽容吗?若是还能做到的话,那就说明你已具备了“行仁”的资格。当然了,宽容并不是无限制的,它也是有底线的,否则无度的宽容就会演变成纵容,到时候再想收场就有难度了。那么,具体怎样做才符合“忠恕之道”呢?在确定自己要做的事符合“仁”的原则后,不管是自己要做的,还是承诺别人的,都忠实于内心的想法,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喜欢的,要考虑别人是否也会喜欢,自己讨厌的,要考虑到别人是否也会讨厌,如此推而广之,运用到实际的人际交往之中,对他人善待、包容和宽恕,就是“忠恕”。秉承忠恕之念做事,都是从人们自身需要出发,而不是强加于人,所以很容易被人接受。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忠恕之道”,在生活中可能会陷入困惑。当我们怀着一颗忠诚于事业的心,却无人赏识,这个时候还要不要忠呢?还有,倘若我们将心比心善待他人,却遭受到对方无情的中伤时,又该如何做才是恕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两种心态是特别重视别人的评价,这种想法不是“忠恕”。真正的“忠恕之道”重在内在的体验,强调“我这样做问心无愧就可以了,至于别人怎样说并不重要”。我认为如果正确理解了“忠恕之道”的确切思想,大学生活就不会陷于迷茫。

学习论语,参悟真理,从经典中获取古人的超前思想并从中产生自己的理解。里仁篇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仁德的君子,心平气和,不受纷扰,参悟道的真谛;也教导我们不要过分依赖他人,不知满足,求之不满,心生怨妒。所谓仁,就是启示我们去培养自我实现的主体性与担当意识和遵法守德的人生价值取向。在这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在这个人生的黄金时段,我相信,青年为仁则祖国可兴,人人为仁则天下大同。

综上所述,“仁”,作为孔子学说的核心概念,它是灵动的、鲜活的,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果我们的人生时时刻刻以“仁”为指导,那我们就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有了一份定力,在遇到困难时有了一份自信,在遇到纷繁复杂的境遇时有了一份辨别是非的智慧。

上一条:十大网赌信誉靠谱平台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十八期学习成果汇报——力行近乎仁 下一条:十大网赌信誉靠谱平台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十六期学习成果汇报

关闭